由 黑名單abelshu » 2012-03-14, 14:54
佛滅後應該如何說法? 依時? 依機? 攝受? 折伏
請依佛經為依據來論述
常聽人說:佛法法門有許多,必須依照眾生根基,說其適合的法門!
乍聽之下,好像有理,但是,有誰知道如何辨明眾生根基呢?
依照佛經的說法說,佛陀是以"佛眼"來觀眾生根基,
如法華經云:我以"佛眼"、觀其信等、諸根利鈍
那麼,佛滅後,誰有佛眼能辨明眾生根基呢?
另外,依照佛陀在世說法的方式來探討:
佛陀初成道時,身邊有許多上根的大菩薩,如法慧菩薩、功德林菩薩、文殊菩薩、彌勒菩薩等,如果佛陀是隨其根基說法的話,應該一開始,就對這些上根的菩薩說成佛之法-法華經才對,
但為何過了四十多年才說呢?
到了法華經,釋尊才明講其原因: 所以未曾說、說時未至故、今正是其時
這裡經文釋尊很明確說:因為"時"未到的緣故啊!
所以,就連釋尊49年說法,都是依時而說法的! 如今,卻有人還執意要依機說法,不知主要根據為何?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另外,教化眾生的方式,在佛經有談到兩種方式:
1.攝受
2.折伏
相關解釋請參考下列佛學大辭典:
【折伏攝受】
(術語)折伏惡人,攝受善人也。此二門為佛道之大綱。
勝鬘經曰:「我得力時,於彼處見此眾生,應折伏者而折伏之,應攝受者而攝受之。
何以故?以折伏攝受故令法久住。」
止觀十曰:「夫佛兩說:一攝二折。如安樂行不稱長短,是攝義;
大經執持刀杖乃至斬首,是折義。雖與奪殊途,俱令利益。」
勝鬘寶窟上末曰:「剛強應伏,伏令離惡;柔軟應攝,攝令住善;故名折伏攝受也。」
折伏配智慧門,攝受配慈門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攝受與折伏皆是引導眾生的方法, 何時要用攝受、何時要用折伏的方法呢?